“千千万”活动采风:21岁男生1年打9份工铺就求学之路

2011-11-07    湖北科技学院学生工作部(处)    点击:[]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没有父亲的咸宁学院大二学生胡彦贵尽管只有21岁,但看起来要比大多数同龄人强壮和沉稳。

   为了完成学业和撑起苦难的家庭,上大学的一年零一个月以来,他一边要努力学习各门课程,一边又要通过做筑路工、泥瓦匠、保洁员、送水工等9份兼职来挣学费、生活费,同时还要补贴体弱多病的奶奶和母亲的医药费,以及年幼的弟弟的学杂费、生活费。

   他成绩优良、从未因打工落下一门课,是“校园公益之星”,还被同学们称为“打工之王”。他脸上坚强的微笑让身边的每个人感动。

“左肩是学业,右肩是家庭”
   胡彦贵来自甘肃省庆城县一个贫瘠的小山村,家在黄土高原上一孔破旧的窑洞。父亲生前留下的一辆旧摩托车和一台靠做手艺活挣来的彩色电视就是最值钱的家当。

   去年正月,作为家里顶梁柱的父亲去世,不久母亲也因严重的胆结石接受手术,而64岁的奶奶一直因病没有断过药。

   因为变故,本身就不宽裕的胡家欠下了1.2万元债务。母亲为了偿还债务,拖着病躯独自揽下了10多亩麦地上的农活,每天还要到三四里地外有草的山上放养七只山羊,晚上9点多才能回家。

   去年9月,胡彦贵考上了咸宁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弟弟同时也以高分进入了当地高中,妹妹正在念初中。含辛茹苦的母亲根本无法供三个孩子上学,于是在全家的一片哭声中,妹妹主动放弃学业,到镇上一家小餐馆打工。

   作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胡彦贵并没有多少喜悦,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一分钱交学费,甚至出不起路费。

   “高考一结束,我就跟随一个亲戚到陕西省吴起县打工,在县城修下水道、铺路”,胡彦贵说:“白天累了就在树下休息,晚上跟工友们一起挤路边工棚,两个月下来好心的包工头给了我4000多元钱。”
揣着打工挣来的钱和亲友们的资助,胡彦贵辞别母亲含着泪水早早赶来咸宁报到,交完学费身上只剩下几百元钱。这也是胡家最后的现金。“那时候我就暗下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扛起学业和家庭的重担!”他说。
大学生“打工之王”
   一阵秋雨一阵凉,这两天气温骤降。11月6日早晨6点钟不到,天蒙蒙亮,胡彦贵悄悄起床,翻出枕头下高中时就开始穿的单薄外套,一边穿一边思忖着当天的计划:今天是周末,早晨扫教室,上午送桶装水,中午去食堂刷碗……400多个早晨,胡彦贵都会早早起床安排当天的日程,因为他的时间太少了。

   大一开学后,他就开始寻觅打工机会,先后当过学校东门外的“城市餐厅”服务员、天洁国际城工地小工,还帮建私房的老板扛过椽子等。大一结束后的暑假,他又跟随亲戚去内蒙古的沙漠工地修路。“沙漠缺水,口渴了连小水坑漂着油污的脏水都喝过。”大二开学前,他手中居然有7000多元的存款。
学校学生工作处领导和班主任得知他长期在校外打工的情况后,为了保证他的安全,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就专门给他提供了教学楼保洁员、食堂洗碗工两个勤工俭学岗位。

   “在食堂洗碗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免费就餐,”胡彦贵说。每天他和另外6名同学在东区食堂二楼要收集和清洗6000多只碗,每只碗要洗两遍。食堂的阿姨们一提到这个小伙子就伸大拇指,因为他“从来不耍滑头”。

   除了在食堂洗碗能免费就餐外,胡彦贵觉得更“划算”的工作是送桶装水,因为水店老板每桶给他1元的提成。他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接活,平时中午12点至1点半、晚上8点半至10点干活,周末可以灵活安排,平均每天送50多桶水到东宿舍区的3幢大楼。每桶水18.9升,加上桶约38斤重,也就是说21岁的肩膀每天在3小时内要承担1900多斤的重量!“天热的季节,每天要送100多桶”,他补充道。

   目前,胡彦贵每天要在课余时间做扫教室、洗碗和送水三份活儿,一个月能存下1500多元钱。上大学的一年零一个月以来,他先后打过9份工,一共挣得1.2万元钱,另外还有学校发放的4000元助学金。他同时还要负担奶奶、母亲的部分医药费和弟弟每学期800多元学杂费、部分生活费。

   “除去大二学费和补贴家用的各项开支等,身上还剩下6000多元钱”,他说:“打算放寒假前再挣些,计划年底把家里的大部分债务还清!”
“校园公益之星”
   尽管打工占据了这个贫苦孩子绝大多数的课余时间和假期,但他的学习成绩从来没有落下,班主任胡再告诉记者,他从没因为打工逃过一次课,哪怕是周末的选修课,大一期末考试成绩优良,有2门专业课分数还在班里排名靠前。

   同班同学向山青说,胡彦贵每天送完桶装水回寝室,脊背会全部汗湿,但无论多累,他都会坚持在睡前记记英语单词、看看书、练练毛笔字,他希望毕业后能回山区老家做一名中学地理教师。

   东区宿舍楼管阿姨们几乎都认识胡彦贵。一位章阿姨说,今年9月,胡同学送水到1栋宿舍楼下时,看见一位女生抽风倒地,赶紧扔下水桶,背起她就冲向学校大门拦车送医院。

   胡彦贵还多次参加了义务献血活动,前后献血1000多毫升,被评为“校园公益之星”。提起这件事,他很难为情,“我献血的次数和总量比学校的‘鄂南捐髓第一人’沈路明学长还少很多哩!”

   今年10月,一年一度的助学金评定工作又开始了。胡彦贵找到班主任,主动要求让出名额,“现在的钱够用,万一不够的话还能再挣”。

   艰难的成长历程和长期的打工生活在他身上留下了许多痕迹。他的双手看起来粗壮有力、布满老茧,头上也夹杂了许多白头发,肤色稍稍黝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许多。他脸上时常挂着沉稳的微笑,用略微  带着西北口音的普通话说:“没啥,没啥,我感觉生活很充实的!”

   学校学工处主要负责人陪同记者一道进行了采访,聆听了胡彦贵同学的励志故事后表示,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此类贫困生的关心力度,另一方面要号召全校师生员工学习胡彦贵同学克难奋进、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的可贵精神。

   在校党委宣传部的大力推介下,楚天都市报、荆楚网、凤凰网等20多家媒体对该事迹进行了报道。

上一条:湖科院学子蝉联“湖北大学生年度人物”殊荣

版权所有:湖北科技学院学生工作部(处) 人民武装部    ©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湖北省咸宁市咸宁大道88号

联系方式:0715-8144268 8144288 8140527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