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2025级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明确成长方向、扣好大学“第一粒扣子”,根据《关于开展2025 级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以“新程扬帆风正劲 青春逐梦志飞扬”为主题,分“前置—集中—延伸”三阶段推进新生入学教育。
各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科特色与新生需求,围绕十大教育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扎实的入学教育活动,让新生教育既有“思想深度”,又有“专业温度”,更有“成长力度”,现梳理各学院特色做法如下:
一、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医学初心”引领临床人才培养
仪式教育铸初心:医学部党工委书记高卉以新生思政第一课开篇,发起职业发展问卷调查了解新生从医初心,后作主题讲座。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程梦琳提出“立大志明大德、勤学问重实践、修医德怀仁心、敢突破勇创新”四点期望,为新生的成长发展指明方向。临床医学院院长梅武轩围绕“基石、路径、平台”勉励新生,强调既要夯实专业知识,也要锤炼实践本领,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榜样引路明方向:优秀校友、华中科技大学在读博士李亚会结合自身求学经历,为新生分享“医路成长建议”,提及医学学习挑战并建议注重基础与临床知识衔接、关注医学前沿等;在校学长学姐代表唐永松、关业勤、柯胜蓝等,则从学习方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研竞赛等维度分享经验,助力新生适应大学生活。
实践感知强兴趣: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医学教育篇)与生命科学标本陈列馆,通过老照片、人体标本、病理切片,让新生感悟前辈医者奉献精神,激发对临床医学的探索热情。




二、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三阶教育”筑牢新生成长根基
前置教育有高度:结合九三阅兵,开展“观阅兵盛典・铸爱国担当・燃奋斗青春”线上主题教育,覆盖观看、研讨、征文全流程,学生党员胡梦瑶带头分享感悟,班主任单士刚结合80年历史强调“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命运结合”,强化新生家国情怀。
集中教育有深度:分模块开展针对性教育,“书记讲・讲书记”活动上党委书记饶玉霞为新生宣讲党的创新理论,院长陈子敏解读专业培养方案,党委副书记周立勇主持学风建设专题讲座并强调“学在湖科”本质,巩莹老师详解讲述专业课程体系与未来发展方向,学生党支部书记贾玮拆解专业职业发展路径,学工办主任阎振瑛开展“生命有光,心向未来”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辅导员刘方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大学生活指南”主题讲座,全方位服务学生学业发展。
延伸教育有温度:学院组织新生学习CPR、两热防控等卫生健康知识,凸显公卫专业特色。学工办与教学办对接,计划启动开放实验室等专业体验日活动,持续深化专业认知,衔接入学教育与后续专业学习。




三、生物医学工程与医学影像学院:“安全+专业”护航技术人才
生涯规划明路径:潘胜信书记以9.3阅兵为切入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激发新生爱国情怀;石裹莹副书记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新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结合;学工办主任乐建兵以“简历倒推规划”开展讲座,指导新生制定大学四年计划;邀请优秀学长学姐分享学习秘籍,鼓励新生参与科研竞赛与实践活动。
安全教育重实效:副院长杨时骐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结合典型事故剖析风险,组织新生学习器材使用与应急处理方法,提升安全意识。辅导员周皎石结合实际案例讲解诈骗手段,成功阻止两起面向新生的诈骗事件。汪文娟老师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并带领新生参观医学标本馆,助力新生树立正确生命观。
专业导航全覆盖:各专业负责人开展专题讲座,彭微讲解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与设备应用,吴迪分析智能医学工程多学科融合特色,黎平国介绍医学信息工程在医疗信息化中的作用,周宏福解读医学影像学传统与前沿技术,同步组织新生参观实验室与医学标本馆,深化专业认知。




四、药学院:“安全+实践+文化”三维培育医药人才
安全与归属感教育:党委书记李炎坤以“奋斗之姿书写青春华章”为题讲授开学第一课,勉励新生融入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党委副书记罗斌华结合宿舍违规用电、交通安全等案例讲解安全要点;高银杏老师开展校史校情教育,激发爱校情怀。
实践与规划教育:组织新生参观科研实验室与植物标本馆,工作人员演示实验操作、讲解药用植物性味功效;周其其老师解读校纪校规,提供学习时间规划建议;绘制“药学新生四年成长地图”,明确“大一适应—大二科研—大三竞赛—大四就业”阶段目标。
文化活动聚活力:举办“逐梦扬帆起,笃行向未来”庆国庆迎新生晚会,同步举行科技文化节颁奖仪式,为优秀学生颁发荣誉证书,以榜样力量激发新生奋斗热情;各班级召开首次主题班会,讨论班级文化建设与学习计划,增强班级凝聚力。




五、教育学院:“家校协同+全维覆盖”守护师范生成长
家校联动筑合力:学院召开新生家长见面会,邹强院长介绍学院办学、管理及家校协同机制,解答家长疑问,为家校携手助力新生成长奠定基础。
教育内容全维度:涵盖思想引领(袁尚会老师通过案例分享与使命探讨,助新生明确师范专业责任与职业理想;邹强老师以《爱国爱校爱院,争做新时代师范人》为题开展教育,引导新生结合个人成长与教育强国目标)、规则教育(孙萍解读校园纪律与宿舍安全)、学业指导(郑珍解读学位授予与综合素质测评细则)、心理与资助保障(张碧云开展心理辅导、娄强宣讲资助政策)、生活关怀(逐寝走访解答生活疑问),形成“全方位、全周期”教育体系。
形式互动提实效:采用“下寝走访+座谈交流+校园参观” 等形式,如新生见面会“提问答疑”环节、校园参观“小组探索+专人讲解”模式,避免“被动听课”枯燥感。
五、人文与传媒学院:“文化+专业”双驱培育传媒人才
前置教育融专业:学院组织新生云端同步观看“9.3胜利日阅兵”,增设“传媒人视角”解读,由专业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传媒专业思考“如何用镜头记录强国征程、以文字传递民族精神”。25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何荣泰提出“批判的武器仍需努力,是文科生终极奋斗目标”,教师也表示将以阅兵传递的奋斗精神投身教育,培育优秀传媒人才。
文化浸润强认同:学院组织新生走进鄂南文化研究中心,沉浸式参观“鄂南历史沿革厅”“民俗特色厅”“非遗传承厅”三大展区,了解鄂南地域文化的历史底蕴与时代价值,深化其对学校育人底蕴的认知,增强了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
实践活动聚活力:开展“校园寻踪・班级印记”主题活动,新生以班级为单位打卡校园地标、拍摄创意合影,同步熟悉校园生活细节,有效拉近同学距离,增强班级凝聚力。举办“宿光满溢,青春同栖”最美新生寝室评选,努力为新生营造温馨的住宿氛围,让新生感受到集体温暖。


六、数学与统计学院:“全维覆盖+精准引导”助力数理人才成长
思想引领强信念:组织新生线上收看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激发爱国热情;举行开学典礼,通过学院领导、教师与优秀学生代表发言,引导新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大学目标与责任。
学业规划早起步:各专业负责人开展专业介绍暨职业规划讲座,讲解专业特点、课程体系、就业前景,帮助新生建立专业认知,减少未来迷茫感。
人文关怀暖人心:组织“校园游园”活动,由班助带领新生熟悉教学楼、图书馆等场所;学院领导、辅导员深入宿舍看望新生,了解入住与适应情况,传递关怀与温暖。


七、外国语学院:“分层分类+持续延伸”赋能外语人才
分层分类施教育:对象分层——院长解读院史院情、专业教师讲解培养方案、行业专家与优秀校友分享职业路径、学霸开展朋辈帮扶;内容分类——“安全文明、学籍管理” 为必学内容,“我与湖科的第一张合影”“最美寝室”创建为特色内容,兼顾严肃性与趣味性。
家校朋辈聚合力:生命成长教育中同步向家长反馈新生心理状况与适应情况,形成“学校主导 + 家庭辅助”育人闭环;发挥班助、学生会成员、优秀学生作用,班助收集学习心得、学生会协调活动、学霸分享学习方法,助力新生融入。
实践体验强感知:开展“破冰交流”班会打破陌生感,集体学习《奋进之歌》与学生管理制度,让新生通过“看、听、做”深化认知,提升教育转化率。
八、音乐学院:“艺术浸润”赋能艺术生成长
组织保障精细化:学院成立由院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组成的入学教育领导小组,9月8日至10日,学院党委书记彭亚敏、党委副书记张劲松等领导和辅导员老师分别开展的大学精神、心理健康与法治、校园安全、防骗反诈及金融知识等专题教育,以仪式与宣讲为抓手开展思政教育,为新生筑牢成长根基。
专业导航精准化:分专业开展导读活动,栗建伟解析音乐学课程体系与职业路径,谢恒明确舞蹈表演专业“大一早功筑基、大二晚功提升、大三创编突破、大四实习备研”的四年规划,杨凌哲梳理表演专业舞台实践要求,助力新生明晰专业方向。
实践教育特色化:副院长赵峻开展“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协同价值”讲座启发学术思维,武鹏介绍艺术实践与学科竞赛,朱海峰等4位学长学姐分享专业提升与艺术实践经验,同时组织少数民族新生座谈会,促进文化交融。




九、体育学院:“运动+教育”融合培育体育人才
日常规范养习惯:9月8日起组织新生出早操,在田径场开展队列训练,培养规律作息;连续三天晚上举办新生友谊赛,新生在赛场拼搏、场下互动,快速拉近距离,增强集体凝聚力。
专业教育明方向:刘远海讲解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前景,高慧妮结合行业案例分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特色,帮助新生找准专业定位。张波老师开展考研指导,为有深造意愿的新生提供备考思路,考取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的校友李嘉栋同学分享“职业生涯规划如何贯穿大学四年”。
实践教育接地气:邱承柏老师带领新生“用脚步丈量校园”,熟悉教学与运动场所;裴浩老师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结合体育类实验室案例讲解仪器安全操作流程与应急处理方法,组织新生模拟操作;罗远东、叶馨老师开展“印象湖科 印象体院”活动,组织学生观看龙舟表演和舞狮表演。




十、艺术与设计学院:“美育+规划”双轨培育艺术人才
专业导航明方向:学院围绕艺术专业特性,构建“学院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优秀校友”的四维导航体系,为新生清晰勾勒发展方向。院长徐义平强调“保持对艺术的好奇,直面创作挫折,让设计兼具美学价值与社会温度”,贴合艺术生创作与成长规律;教师代表刘俊骏以“看山三重境”为喻,将艺术专业成长拆解为“扎实筑基—质疑解构—融通创造”三个阶段,用艺术化表达让新生清晰认知专业进阶路径。视觉传达专业韩吉星讲解课程逻辑与校企合作案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罗彬通过作品展示设计方向,美术学专业费腾梳理33年专业发展历程,帮助新生清晰专业价值与就业方向,优秀校友李林涛分享“军营—校园—创业”经历,搭建校园与职场衔接桥梁。
实践活动促融合:开展“青春同行・艺起成长”班级破冰活动,设计专业新生用速写记录笑脸、美术学专业合作完成“湖科印象”集体涂鸦。




十一、资环学院:“思想引领+实践体验”双向发力培育生态人才
思想引领高站位:党委书记周浩“做有担当有作为的中国大学生”为题讲授党课,结合理论与案例阐述青年使命;党委副书记何国松开展“新质生产力与青年担当”专题报告,解读新质生产力内涵,强调青年在创新驱动中的作用;开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班会,结合学科特色讲解 “生态保护是民族团结纽带”。
专业实践早起步:120余名地理科学专业新生由院长徐新创带队,赴潘家湾长江岸边、嘉鱼蔬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野外见习,通过卫星影像地图定位、重走总书记考察路线,思考“地理人服务国家发展”的路径;邀请南极科考校友郑雷教授开展“地理人在南极”讲座,搭建课堂与科研实践对话桥梁。
温情关怀暖人心:学院领导与老师组成走访小组,深入新生宿舍了解适应情况,解决生活与学习疑问;召开“相识・启航・筑安全”主题班会,班助分享校园生活细节,辅导员开展安全与适应指导,帮助新生系好大学“第一粒扣子”。




十二、自动化学院:“关怀+赋能”助力工科人才
温情关怀显温度:学院领导、辅导员与班导师走访新生宿舍,了解住宿与报到情况,解答食堂就餐、课程安排等疑问,解决设施故障问题;军训期间为新生送上柠檬水,鼓励新生锤炼意志,增强归属感。
安全赋能筑防线:辅导员李美莹开展安全健康教育讲座,重点讲解防骗反诈知识;何柳秀老师组织新生打扫寝室卫生、观看反诈电影《孤注一掷》;通过“实验室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线上学习+线上考试”模式,以考促学,强化安全规范意识。
专业规划明方向:教学办老师讲解专业设置、培养方案与选课流程,张阳、朱江老师开展专业导论讲座,分享研究领域与实验室资源;学工部副部长徐杨结合自动化行业趋势,指导新生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未来,学校将系统梳理各学院的特色经验,进一步优化三阶段教育模式,推动入学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培养、生涯规划深度融合,持续完善“一院一特色、一课一亮点”的教育体系,为新生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勇担民族复兴大任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