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思想塑形、精神成人的关键航程。在这段探寻自我与世界的旅途中,学业、人际、情感与未来规划的多重压力,有时会让年轻的航船感到迷茫、焦虑,甚至暂时迷失方向。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已成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人文关怀的核心命题。
回应时代之问,呵护心灵成长,我校图书馆主动担当,超越传统“知识宝库”的职能,致力于打造温暖人心的“心灵港湾”。从9月中旬至10月下旬,图书馆精心策划并推出以“向光而行”为主题的系列生命教育活动,通过主题书展与一场深度沉浸的读书会,以书为媒,以文暖心,构建了一个多维立体的生命教育场域,引领学子在阅读与思考中,探寻生命的答案,汲取前行的力量。
一、书展为基:构建生命教育的四维光谱
9月16日至10月22日,“向光而行”生命教育主题书展在图书馆精心展出。这并非一次简单的图书陈列,而是一次匠心独运的“沉浸式”生命探索之旅。展览从“科学认知、生活体验、心理韧性和哲学思考”四个维度出发,层层递进,为同学们构建了一套完整而深入的生命教育体系。

1.“生命之源”:探寻存在的壮阔与神奇。该展区如同一位博学的向导,带领读者从源头认识生命。如:《人体简史:你的身体30亿岁了》以宏大的视角揭示了我们这具躯体的古老史诗;《种子的胜利》则从微观世界展现了生命繁衍的智慧与坚韧;《万物有灵且美》则以温暖的笔触,让人感受到天地间所有生命的尊严与美好。在这里,生命首先作为一种客观而壮丽的科学人文现象被认知,奠定了尊重与敬畏的基石。
2.“生命之悦”:发现日常深处的美学与幸福。在认知生命之后,更重要的是学会热爱生活。“生命之悦”展区便致力于此。《人间草木》中一草一木的温情,《品味四讲》里衣食住行的哲学,《行走世界》所见的万千风景,都在启迪学生:幸福并非远方的幻影,它就蕴藏在每一个用心生活的当下,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品味。
3.“生命之韧”:致敬逆境中勃发的勇气。生命之路从非坦途,真正的成长在于如何面对挑战。“生命之韧”展区汇集了众多闪耀着不屈光芒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孙少平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奋斗;《相信》记录蔡磊与死亡赛跑、与渐冻症抗争的信念;《肖申克的救赎》演绎的关于希望与自由的传奇……这些作品共同奏响了一曲生命的韧性之歌,给予学生直面苦难、锤炼内心的非凡勇气。
4.“生命之思”:追寻存在的意义与慰藉。当经历了源起、欢愉与磨砺后,生命最终需要哲学的灯塔来指引航向。“生命之思”展区引领读者步入思想的深海。《生命之道:中华文明宇宙观》探寻东方智慧对生命的独特理解;《读书与做人》探讨知识与人格的完善;《罗素论幸福》则以理性之光剖析幸福的源泉。在这里,学生们得以与中外先哲对话,探寻生命的终极意义,获得深层的慰藉与力量。
为确保书展的活力,图书馆还建立了动态更新机制,根据图书借阅数据适时补充新鲜血液,持续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这场系统化的书展,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心灵地图,为同学们的生命思考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框架与丰富的思想资源。
二、读书会为魂:一场生命韧性的真实见证
如果说主题书展是提供了静态的“认知图谱”,那么随后举办的《我与地坛》读书会,则是一次动态的、鲜活的“情感共振”。10月17日晚,在湖北科技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温馨的灯火下,一场以“珍爱生命,感悟存在”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温暖举行,将本系列生命教育活动推向了高潮。

这场由图书馆主办、校社联·悦阅求索协会承办的活动,其最动人之处在于“真实”。它巧妙地将经典的文学力量与身边的榜样故事相结合,让“生命韧性”这一概念变得可感、可触。
活动特邀2024级计科院的邱乐同学担任主持人,并以“真人图书馆”的特殊身份,分享了自己与轮椅为伴的成长历程。她平静地讲述那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例如,从小学起为了减少不便而整天不喝水——在她口中,这些并非为了博取同情,而是早已被跨越的寻常。她坚定地表示自己最不需要的就是同情,并引用一句深刻的话诠释了这种超越:“在鱼缸里掀起的风暴,到了海洋里不过是一丝涟漪。” 她认为,史铁生书写苦难并非为了赞颂战胜,而是表达“与苦难共存”的智慧。邱乐同学用自身的生命体验,生动地诠释了“苦难也是生命的馈赠”。
更为动人的是,从小到大一直默默陪伴女儿的邱乐妈妈,也来到现场分享了女儿9月独自远行杭州的故事。这场由女儿默默细致安排的首次“独立之旅”,让母亲在万般担忧之余,更欣慰地看到了孩子在上大学后的飞速成长与勇敢和智慧。这份亲情的见证,让史铁生笔下对母亲的追思与愧疚,在当下有了一个充满希望与释然的回应。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同学们围绕“亲情”、“苦难”和“寻找自己的‘地坛’”三个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与深情诵读。人文学院余玲玲老师与校外文学爱好者刘听微女士从专业与阅历出发,给予了深刻启发。

当25级丁禹同学的吉他弹唱响起,文学与音乐的美妙共振萦绕全场,史铁生厚重的思想力量,伴随着身边同学真实的生命光芒,悄然流入每一位参与者的心田。
这场读书会,不仅是一次文学的品读,更是一场生命教育的深度实践。它让书本上的道理在真实的生命故事中得到了印证,让参与者深刻地领悟到:生命中的苦难或许无法选择,但如何与之共存、甚至将其化为生命的养分,却是每个人都可以主动书写的答案。

三、结语:构筑持续的心灵滋养工程
从静态的“书展”到动态的“读书会”,我校图书馆“向光而行”生命教育系列活动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其服务育人理念的深化与升华。它不再是知识的单向传递,而是通过营造沉浸式的体验与促成真诚的对话,构建了一个有温度、有深度的教育场域。
未来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灵魂,将继续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学校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中,发挥“心灵港湾”的作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贡献深沉而持久的力量。